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最新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已发现149个位点突变,可分为L和S两个亚型

最新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已发现149个位点突变,可分为L和S两个亚型


先达基因 / 2020-03-05

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来自何方?是否会发生变异?这是从科学界到普通民众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科研进展也不断取得突破。


33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陆剑、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

这篇论文指出,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新冠病毒已经在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101个都属于这两种亚型。其中一个是L亚型,相对更古老,与来自蝙蝠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占比更高约为70%;另一个是S亚型,侵略性、传染性更强,但占比较低约为30%。据介绍,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L亚型是T碱基,对应亮氨酸LeuS亚型则是C碱基,对应丝氨酸Ser。根据新冠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其中L型在武汉疫情爆发初期更为普遍,但人为干预使其在今年1月初之后有所减少。

根据研究,迄今为止,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都只感染了其中一个亚型,唯独从一位近期去过武汉的美国患者身上分离的病毒株显示可能同时感染了两种亚型,但不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

有专家评价,本次研究对新冠肺炎的差异化治疗、防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论文指出,根据新冠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其中L型在武汉疫情爆发初期更为普遍,但人为干预使其在今年1月初之后有所减少。

迄今为止,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都只感染了其中一个亚型,唯独从一位近期去过武汉的美国患者身上分离的病毒株显示可能同时感染了两种亚型,但不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

有专家评价,本次研究对新冠肺炎的差异化治疗、防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另外,当地时间3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控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匹兹堡大学、湖南大学五家合作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在生物科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针对新冠病毒演化过程中的突变、重组和插入的重磅研究(“Mutations, Recombination and Inser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2019-nCoV”)。

研究通过分析病毒的突变,解释新冠病毒为何传染性能显著增强。(先达基因核酸检测支原体检测


研究团队估计,大多数人类新冠病毒(2019-nCoV)和蝙蝠RaTG13病毒蛋白之间的差异发生在2005年至2012年之间,而人类SARS病毒和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之间的差异发生在19902002年之间。

而除了点突变外,他们认为还有潜在的证据表明重组也是2019-nCoV进化的机制。

他们的结果表明,2019-nCoVS蛋白可能从穿山甲冠状病毒衍生出来,而不是蝙蝠冠状病毒RaTG13。而在2019- nCoV的进化过程中,RaTG13样冠状病毒和穿山甲样冠状病毒病毒株之间可能发生了重组。

此前的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可能发生蛋白酶裂解,从而触发病毒-细胞膜之间的融合。这种启动和触发融合机制的灵活性极大地调节了不同冠状病毒的致病性和趋向性。

虽然导致如此高感染率的确切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研究团队认为,RBD重组、S1S2域插入独特的弗林酶切点或TMPRSS2酶切位点,也许可以解释新冠病毒相比SARSMERS相关的β冠状病毒传染性显著增加。


用户评论

(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